最近一直在做AI相关的工作,总在思考AI的未来可能性。直到我发现了一款让我感觉受到巨大冲击的AI App——“捏TA”。
坦白说,这可能是我见过基建最完备的AI创作社区。我甚至感觉,它围绕角色IP构建的这套创作模式,可能比Sora 2还要领先一个版本。想借此机会,写一下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“捏TA”的核心是“围绕角色IP的一切AI创作”,它几乎把当下AI的能力用到了极致,是一款非常扎实的产品。我尝试让捏 TA 为我的角色做各种二创,很快我就发现了捏 TA 的第一个优点。
很快,我发现了捏TA的第一个优点:
1. 简洁易用,重塑创作流程
它的界面将风格、背景、构图、角色姿势等多个维度的不同属性,全部拆解成了清晰直观的可选项,操作成本是简单的点选。
这些选项背后可能对应着复杂的 AI 提示词或 LoRA 模型,与大多数 AI 工具直接展示“小作文”般的提示词,形成了鲜明对比(很少有人会去试图理解小作文,大家一般就纯复制)
在捏ta, 创作被简化成了足够精炼的按钮。我惊讶地发现,我也很喜欢这样的操作,不用打字真的很爽。只需要简单点选,就能轻松地将风格、场景等属性进行混搭,高效地为角色产出各种新图。
不打字不仅很方便,也让我整个创作过程的思考更迅速和结构化。
2. 功能整合:从创作到物料,一步到位
各种当下最火的 AI 玩法,手办、吧唧等,以一种很合理的方式整合了进去。毕竟可以都算是围绕角色的创作,体验上会感觉整个产品的一致性特别好。
有了自己的角色 IP, 很自然的会想要不做个表情包等周边物料。
捏 ta 的社区非常有活力,我能想到的可以制作的 IP 物料,都能一键使用社区里其他成员已经做好的的模板来生成。
图4这套表情包,就是直接套用了社区用户@西西 的预设,仅仅是把角色换成了自己的。
(它甚至还有根据自建角色生成不同视频的功能,这本质上就是Sora 2的Cameo。目前效果虽然还不够好,但可以预见,等后续接入的模型更新后,潜力巨大。)
3. 社区生态:品味一致造就高粘性
除了可以捏图像、视频等,捏 TA 甚至有游戏、体验类型的创作。有点像将 character.ai 和 ai agent 能力整合进来的感觉。
坦白说,这可能是我见过基建最完备的AI创作社区。我甚至感觉,它围绕角色IP构建的这套创作模式,可能比Sora 2还要领先一个版本。想借此机会,写一下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“捏TA”的核心是“围绕角色IP的一切AI创作”,它几乎把当下AI的能力用到了极致,是一款非常扎实的产品。我尝试让捏 TA 为我的角色做各种二创,很快我就发现了捏 TA 的第一个优点。
很快,我发现了捏TA的第一个优点:
1. 简洁易用,重塑创作流程
它的界面将风格、背景、构图、角色姿势等多个维度的不同属性,全部拆解成了清晰直观的可选项,操作成本是简单的点选。
这些选项背后可能对应着复杂的 AI 提示词或 LoRA 模型,与大多数 AI 工具直接展示“小作文”般的提示词,形成了鲜明对比(很少有人会去试图理解小作文,大家一般就纯复制)
在捏ta, 创作被简化成了足够精炼的按钮。我惊讶地发现,我也很喜欢这样的操作,不用打字真的很爽。只需要简单点选,就能轻松地将风格、场景等属性进行混搭,高效地为角色产出各种新图。
不打字不仅很方便,也让我整个创作过程的思考更迅速和结构化。
2. 功能整合:从创作到物料,一步到位
各种当下最火的 AI 玩法,手办、吧唧等,以一种很合理的方式整合了进去。毕竟可以都算是围绕角色的创作,体验上会感觉整个产品的一致性特别好。
有了自己的角色 IP, 很自然的会想要不做个表情包等周边物料。
捏 ta 的社区非常有活力,我能想到的可以制作的 IP 物料,都能一键使用社区里其他成员已经做好的的模板来生成。
图4这套表情包,就是直接套用了社区用户@西西 的预设,仅仅是把角色换成了自己的。
(它甚至还有根据自建角色生成不同视频的功能,这本质上就是Sora 2的Cameo。目前效果虽然还不够好,但可以预见,等后续接入的模型更新后,潜力巨大。)
3. 社区生态:品味一致造就高粘性
除了可以捏图像、视频等,捏 TA 甚至有游戏、体验类型的创作。有点像将 character.ai 和 ai agent 能力整合进来的感觉。